在宁夏新华桥种苗场,走进刘国元的果园,一家人正忙着给客商装苹果。望着所剩不多的苹果,老刘兴奋地告诉记者,靠着单果优管技术,他家6亩果园中,有13.2万个红富士采用了套袋新技术,今年增收2万多元。
刘国元之所以能靠苹果致富,得益于场里的兴果富民工程。从1998年承包果园以来,刘国元收入最高的2001年,6亩果园也仅收入1万元。对于想尽快致富的刘国元来说,果园成了劳而无获、弃之可惜的“鸡肋”。仗着会开车,他干起了春天跑运输、秋天贩水果的营生。2002年,场里决定实施兴果富民工程,将刘国元等16户职工确定为示范户,他们在场长的带领下,到河南、山西考察学习。修整精巧的果园,高档次的果品,每亩1万多元的收入,令刘国元耳目一新,他意识到,观念、技术落后,缺乏经营意识,是赚不上钱的主要原因。
经过一番思索,2003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刘国元在管理上大胆使出了与众不同的“绝招”。
第一招:给苹果树摘“帽”脱“裙”,形成通风透光良好、果实下垂向阳的高干疏层树形,经过三年改形,果品的产量和效益分别提高2.6倍和3.6倍。
第二招:疏果定果。当别人为苹果压枝头而欣喜时,刘国元却开始疏果。他告诉记者,小的果子客商不收,太大的果子会造成浪费,所以他把苹果个头控制得大小适中,满足了客商和消费者的需求。2003年,刘国元的果园虽然仅有部分果树完成改形,但收入超过1.3万元。
第三招:给苹果穿“衣”贴“金”。勇于尝试让刘国元小有收获,当别的果农唉声叹气苹果不如土豆值钱时,刘国元同场里的其他示范户却全力以赴投入到应用苹果套袋技术上。2004年,刘国元套袋5万余个,收入2.52万元,2005年套袋达到13.2万个。在纸袋的保护下,给果树喷药时苹果沾不上农药,又可避免害虫的侵袭,苹果成熟后成为无虫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此同时,刘国元还买回印有“喜、福、寿”等吉祥字样的不干胶字模贴在苹果表面,待苹果成熟后,揭去字模,字迹清晰得如同刻在果面上—样。这样的苹果迅速走俏市场,今年在果园里就被订购一空。今年刘国元的苹果平均亩产4540公斤,亩均收入1.03万元。
同样是种果,刘国元同其他示范户人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场职工的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这让一些不相信新技术、还在观望的职工后悔不迭。一位姓崔的职工对场长说,我没采用整形套袋技术,白白损失了2万元。如今职工们自发地到刘国元的果园观摩学习,他的果园成了果树大改形的样板园。(记者 洪琦 杨登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