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坝上地区包括张北、沽源、尚义和康保四县,海拔高度1400~1500m,年平均气温3.6℃,降雨量350~450mm,无霜期90~110天,属于高寒半干旱地区。2005年该地区错季蔬菜的面积已超过33.4万h㎡,其中大白萝卜的面积占1万h㎡左右,市场价格为0.6-1.2元/kg,供应时间为8月上旬至9上旬,初步形成全国第五大蔬菜生产基地——夏秋蔬菜淡季生产基地。
冀西北高寒区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条件,可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萝卜,进行错季生产,满足夏秋淡季供应。然而诸多国内外优良品种存在早播抽薹现象。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刘树庆等利用纸筒、塑料钵等,在温室、拱棚或阳畦内进行育苗,播种后半个月内保持设施较高温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早播抽薹问题,但大白萝卜定植后,容易形成畸形根,主要表现为分叉和弯曲,降低了萝卜的商品价值。本试验通过对萝卜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地膜覆盖栽培的研究,探讨不同播期地膜覆盖下的温度对防止萝卜春化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大白萝卜春雷和汉白玉,它们属于温感反应半迟钝型。春雷在坝上高寒区露地栽培通常播期为6月10日左右,口感甜脆,商品性极好,是内销和出口的优良品种;汉白玉在坝上高寒区露地栽培通常播期为6月20日以后,肉质根筒状,表皮光滑,商品性很好,抗病能力较强,已被产区和市场认可。近5年的市场信息表明,这两个品种提前10天上市,售价较高。
试验所用萝卜品种均由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实验站提供。
1.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5年5~8月在河北农业大学张北试验站进行。分5个播期,每个播期相隔10天,处理播种后覆盖地膜,对照不覆地膜。小区面积为2.5m×O.6m,施底肥,翻耕起垄,垄背宽35~40cm,垄高10cm。播种前先在垄背中央开沟,沟深5~6cm,然后用铁壶或铝壶在沟内浇水,按20~25cm株距在沟内播种,每穴播2~3粒,播后覆土、盖地膜。出苗后在其上方打孔通气,2片真叶时放出地膜,根际周围用土压严。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
测定每个播期对照和处理连续15天的表土层(5cm)地温、生育进程,采收时调查对照和处理的小区总株数、抽薹株数,单株根重、叶片数和肉质根的畸形率等。
表1不同播期播种后15天内表土层的日平均温度℃
播期一 二 三 四 五 平均
5 月4日 5月14日 5月24日 6月3日 6月13日
露地14.8 15.6 18.2 18.7 18.9 17.24
覆膜19.2 19.9 21.4 20.9 21.7 20.62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期播种后15天内表土层的日平均温度
从表1看出,处理在各个播期播种后15天内表土层的日平均温度都要高于对照,而且播种期越晚,对照和处理之间的差值越小,差值在2.2~4.4℃,平均相差3.38℃。
2.2不同播期萝卜的生育进程
不同播期覆盖地膜后,比露地提早2~4天发芽,从而使萝卜的幼苗期、莲座期和肉质根膨大期比对照相应提前3~6天。地膜覆盖萝卜在生育前期有显著的增温效应,对萝卜早长、快长,延长生育期,避免早霜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2.3不同播期萝卜的抽薹率
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处理比对照的抽薹率明显减少。 随着播期的延后,不论对照还是处理的抽薹率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汉白玉第三播期和第五播期处理的抽薹率低于第四播期,这与表1显示的温度值是完全符合的。说明播种后15天内的土壤表层温度对萝卜的抽薹性状有着明显的影响,温度越高,抽薹率降低。
从两个品种播种后对温度的反应来看(见表2),春雷在第一、第二播期处理的抽薹率不超过30%.而在其他播期处理没有发生抽薹,说明春雷是比较抗抽薹的品种,在高寒区地膜覆盖栽培的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
表2不同播期萝卜抽薹率及产量
播期品种 处理 小区 抽薹率 小区单株 单株叶
株数 % 均重/kg 片数/片
第一播期春雷 对照 14 92.9 1.37 26.7
(5月4日)处理 11 27.3 2.30 35.0
-------------------------------------------------------------
汉白玉 对照 13 100 1.65 13.7
处理 15 93.3 1.83 18.0
第二播期春雷 对照 17 88.2 1.02 20.7
(5月14日)处理 13 23.1 1.50 26.7
--------------------------------------------------------------
汉白玉 对照 15 100 1.30 11.3
处理 13 92.3 2.18 16.0
第三播期春雷 对照 13 61.5 2.17 25.3
(5月24日)处理 12 0 2.20 32.3
--------------------------------------------------------------
汉白玉 对照 13 100 2.17 30.7
处理 12 81.8 2.72 29.3
第四播期春雷 对照 12 75.0 1.90 25.7
(6月3日)处理 9 0 2.23 31.0
--------------------------------------------------------------
汉白玉对照 12 100 1.97 14.2
处理 12 83.3 2.43 18.9
第五播期春雷 对照 11 72.7 1.87 26.0
(6月13日)处理 10 0 2.17 32.0
--------------------------------------------------------------
汉白玉对照 9 88.9 1.83 13.0
处理9 77.8 2.03 18.0
汉白玉在第五播期对照的抽薹率为88.9%,处理的抽薹率为77.8%,对照在其他播期全部抽薹,而处理的抽薹率也都在81%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汉白玉抗抽薹能力较差,在高寒区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时间应在6月中旬以后,最佳播期还有待进一步试验。
2.4不同播期萝卜产量和肉质根性状
两个品种在不同播期,处理的平均叶片数和单株肉质根重都要多于对照,这显示出地膜的增温、保墒、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收获和增产增收的效果。
试验调查统计,两个品种肉质根的畸形率均为0。
3讨论与结论
先期抽薹是指萝卜在肉质根形成前就通过了春化阶段而发生抽薹的现象,先期抽薹导致萝卜纤维素增加而老化、糠心,大大降低产量和品质,甚至失去商品性.
低温是引起先期抽薹的主导因素。萝卜属于种子春化型,从播种到收获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会感受春化阶段,但以播种至出苗阶段对低温的反应最敏感。通过播种后覆盖地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播种至出苗阶段的地温,促进了萝卜的生长,使叶片数和产量增加,抽薹率降低,商品性提高,地膜覆盖的防春化作用显示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地膜覆盖栽培,明确了温感反应半迟钝型品种春雷在高寒区地膜覆盖的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这比露地栽培安全播种期6月10日提早了15~20天;同时也确定了汉白玉在高寒区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时间为6月中旬以后。这为高寒区萝卜的时空布局、品种搭配,充分发挥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优势,实现稳产增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其他类型生态区萝卜春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