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凝水石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蒙筌》·石部 |
中文名 | 凝水石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陈嘉谟·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凝水石·《本草蒙筌》·陈嘉谟 |
更多 | 《本草蒙筌》明 陈嘉谟(公元1368-1644年) 著 |
(即寒水石) 味辛、甘,气寒。无毒。多生河间,(郡名。)亦产邯郸。(即赵郡。)有纵理横理不同,惟润泽清明为上。置水中与水一色。虽夏月亦凝为水,故此得凝水之名,必须研极细才用。服加姜汁,性恶地榆。却胃中热,及五脏伏热齐驱;解巴豆毒,并丹石诸毒并压。伤寒劳复兼治,积聚邪热亦除。止烦闷喉颡渴消,去水肿小腹顽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