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冲天果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冲天果 |
拉丁名 | Chōnɡ Tiān Guǒ |
英文名 | Naoyu Millettia |
别名 | 冲天子、毒鱼藤、闹鱼藤、乔木鸡血藤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热河谷地区的山坡、路边。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果崖豆藤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鲜用或切片晒干。 |
《中华本草》:冲天果
拼音注音
Chōnɡ Tiān Guǒ
别名
冲天子、毒鱼藤、闹鱼藤、乔木鸡血藤。
英文名
Naoyu Millettia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果崖豆藤的根和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热河谷地区的山坡、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原形态
扁果崖豆藤 乔木,高达15m。小枝无毛或被疏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12-17cm;无托叶;叶柄长2-3cm;小叶5-7顶生小叶柄长约1.5cm,叶片歪卵形、长圆状卵形或近椭圆形,长5-8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两侧不等大,上侧耳状,下侧截平,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侧脉7-8对。总状花序近枝端腋生,长8-12cm,花序轴被细毛;花疏生;花梗长l-1.8cm;花长约1.5cm,玫瑰红色;花萼钟状,被疏毛,5齿裂;蝶形花冠,芳香;雄蕊10,二体。荚果扁平,倒卵状,略弯曲,先端较大,中部以下渐小,果长约8cm,宽约2.5cm。种子2-4颗。花期2-4月,果期5-6月。
化学成分
根及含鱼藤酮(rotenone)和类鱼藤酮(rotenoids)等有毒成分。
归经
心经
性味
苦;辛;凉;大毒
功能主治
消肿解毒;活血祛风。主痈疮疖肿;湿疹瘙痒;癣疥;癞痢头;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叶、果:味苦、辛,性凉。有消肿拔毒,止痒的功能。用于秃顶、疮疖红肿。皮疹,皮肤瘙痒、急性肠胃炎,跌打损伤、骨折、刀枪伤。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