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蛤蚧 |
---|---|
门类 | 中药材·《得配本草》·鳞部(龙类四种) |
中文名 | 蛤蚧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严西亭·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蛤蚧·《得配本草》·严西亭 |
更多 | 作者:严西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咸、平、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足少阴经血分。助阳益精,定喘止嗽。配参、蜡、糯米,治虚寒喘嗽。配人参、熟地,补阳虚痿弱。
功用在尾,其毒在眼。去眼,或去头足,洗去鳞 内不净,以酥炙,或以蜜炙,或以酒浸透,隔纸缓焙熟令黄色,研用。口含少许,奔走不喘息者为真。宜丸散中用。阴虚火动,风邪喘嗽,二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