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小贯众 |
---|---|
门类 | 中药材·《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文名 | 小贯众 |
拉丁名 | Xiǎo Guàn Zhònɡ |
英文名 | |
别名 | 贯众、昏鸡头、鸡脑壳、鸡公头、乳痛草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坡林边及岩石湿地。分布于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各省区。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为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 Smith,以根状茎和叶柄残基入药。四季可采,以秋季采较好,除去须根和部分叶柄,晒干备用。 |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贯众
拼音注音
Xiǎo Guàn Zhònɡ
别名
贯众、昏鸡头、鸡脑壳、鸡公头、乳痛草
来源
为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 Smith,以根状茎和叶柄残基入药。四季可采,以秋季采较好,除去须根和部分叶柄,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边及岩石湿地。分布于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各省区。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或斜升,连同叶柄基部密被宽卵状披针形褐色大鳞片。叶为单数羽状复叶,由根状茎密生成丛;叶柄长15~25厘米,禾秆色,被卵形和线形两种鳞片;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纸质,长25~45厘米,宽10~15厘米,沿叶轴和羽柄有少数纤维状鳞片,羽片10~20对,互生,先端羽片不等3裂,两侧羽片镰状披针形,基部上侧稍呈耳状傲气凸起,下侧圆楔形,边缘有缺刻状细锯齿,叶脉网状,有内藏小脉1~2条。孢子囊群散布叶背,着生于内藏小脉顶端,在主脉两侧各排成不整齐的3~4行,囊群盖大,圆盾状,全缘。
化学成分
根状茎及柄含黄绵马酸(flavaspidic acid)。叶含两种黄铜甙为贯众明(cyrtomine)及冷蕨灵(cyrtopterin)。前者水解为贯众亭(cyrtominetin),后者水解为冷蕨亭(cyrtopterinetin)。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能驱猪蛔,并有增强离体、在体家兔子宫收缩的作用。
性味
苦,微寒,有小毒。
注意
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清热平肝,解毒杀虫,止血。用于预防麻疹,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头晕目眩,高血压病,痢疾,尿血,便血,崩漏,白带,钩虫病。
用法用量
0.3~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