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胜红蓟(咸虾花、臭垆草、白花草)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大辞典_胜红蓟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灿裕 点击 :
物种 胜红蓟
门类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中文名 胜红蓟
拉丁名 Shènɡ Hónɡ Jì
英文名
别名 咸虾花、臭垆草、白花草、咸虾草、路遇香、猫屎草、脓泡草、白毛苦、毛射香、白花臭草、绿升麻、胜红药、广马草、水丁药、鱼眼草、油贴贴果、消炎草、臭草、紫花毛草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野生于荒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更多 为菊科植物藿香蓟的全草。夏、秋采收,除去根部,晒干。

《中药大辞典》:胜红蓟

拼音注音

Shènɡ Hónɡ Jì

别名

咸虾花、臭垆草(《广州植物志》),白花草、咸虾草、路遇香(《福建民间草药》),猫屎草(《广东中药》Ⅱ),脓泡草(《贵州植药调查》),白毛苦、毛射香(《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白花臭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绿升麻(《贵州草药》),胜红药、广马草、水丁药、鱼眼草、油贴贴果(《云南中草药》),消炎草、臭草(《云南中草药选》),紫花毛草(《文山中草药》)。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藿香蓟全草。夏、秋采收,除去根部,晒干。

生境分布

野生于荒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被粗毛,有特殊气味,高30~6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绿色稍带紫色,叶卵形,对生,上部互生,长5~13厘米,基部钝或浑圆,罕有为心形的,边缘有钝齿。头状花序小,直径罕有达6毫米的,为稠密、顶生的伞房花序;总苞片矩圆形,突尖,背部有疏毛;小花蓝色或白色,全部管状,先端5裂。瘦果黑色,具芒状鳞片形冠毛。花期夏季。

化学成分

含黄酮甙、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无羁萜、β-谷甾醇、豆甾醇、氯化钾。

归经

《泉州本草》:"入肺、心包二经。"

性味

辛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辛,温。"

②《贵州植药调查》:"辛微苦,平。"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痈疽疮疖,外伤出血。

①《福建民间草药》:"消痈,逐瘀,解毒,杀虫。治鱼口便毒,筋骨扭伤肿痛,喉蛾。"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咽喉,为喉科专药。治一切咽喉证状,痈疽肿毒。"

③《广东中药》Ⅱ:"治子宫脱垂,子宫肿瘤。"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外伤出血,疮疖,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吹喉。

复方

①治喉症(包括白喉):胜红蓟鲜叶一至二两。洗净,绞汁。调冰糖服,日服三次。或取鲜叶晒干,研为末,作吹喉散。(《泉州本草》)

②治痈疽肿毒:胜红蓟全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③治鱼口便毒:胜红蓟鲜叶四两,茶饼五钱。共捣烂,加热温敷。(《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筋伤骨扭肿痛:干胜红蓟全草一握,放在炉火中烧烟熏之。(《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感冒发热:白花草二两。水煎服。

⑥治外伤出血:白花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⑦治疮疖成脓未溃:白花草、黄糖少许。捣敷患处。(⑤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⑧治崩漏,鹅口疮,疔疮红肿:胜红蓟三至五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⑨治疟疾,感冒:广马草干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药》)

⑩治风湿疼痛,骨折(复位固定后):鲜广马草捣烂敷于患处。(《文山中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