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板蓝根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板蓝根 |
拉丁名 | Bǎn Lán Gēn |
英文名 | Indigowoad Root, Root of Indigowoad |
别名 | 靛青根、蓝靛根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资源分布:原产我国,现各地均有栽培。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神农本草经》。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采收和储藏:收割茎叶2-3次,秋季挖根,去掉茎叶,洗 净晒干,存放阴凉干燥处,以受潮种虫蛀。 |
《中华本草》:板蓝根
拼音注音
Bǎn Lán Gēn
别名
靛青根、蓝靛根。
英文名
Indigowoad Root, Root of Indigowoad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草图经》:马蓝,连根采之,焙捣下筛,酒服钱匕,治妇人败血甚佳。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
采收和储藏:收割茎叶2-3次,秋季挖根,去掉茎叶,洗 净晒干,存放阴凉干燥处,以受潮种虫蛀。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我国,现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
菘蓝 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cm。光滑被粉霜。根肥厚,近圆锥形,直径2-3cm,长20-30cm,表面土黄色,具短横纹及少数须根。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cm,宽1.5-4cm,先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茎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花瓣4,黄色,宽楔形,长3-4mm,先端近平截,边缘全缘,基部具不明显短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3-3.2mm,短雄蕊长2-2.2mm;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花柱界限不明显,柱头平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尤以两端的翅较宽,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湿暖环境,耐寒、怕涝,宜选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不迟于6月。条播,行距20cm开沟,覆土2-3cm,每1hm2用种量为30-45kg,种子发芽率为70%,温度在16-21℃时保持土壤湿润5-6d出苗,当苗长至2-3cm时按株距3-4cm定苗。生长期根据土壤营养追施磷、钾肥。当年收根,如留种,在收获时选 无病残健壮根条按行、株距50cm×25cm,移到留种田内,栽后浇水,11月底防寒过冬。翌年近表及时浇、松土、施肥。5-6月种子成熟,采下晒干。近年研究以高平畦栽种可提高产量20%D左右,做宽50cm,高1.5-20cm高平畦,按行距15cm开沟,深2-3cm,下种后盖平、稍压,沟内浇水,以畦面湿润为度。可避免因雨季积水造成烂根。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叶柄痕及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折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约占半经的1/2-3/4,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以条长、粗大、体实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2-8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宽广,射线宽5-7列细胞。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1-3列,部分导管周围有纤维束。薄壁细胞中含大量淀粉拉。
毒性
靛玉红的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1-2.0g/kg。小鼠灌胃5g/kg,连续5天,观察1周,结果未见动物发生死亡和出现明显毒性反应。亚急性毒性试验:以犬分别灌胃靛玉红20、100、200mg/kg连续6mo,结果小剂量组的食欲和生长情况与对照组相似,而大、中剂量组服药后动物出现食欲减少、腹泻、便血以及SCPT升高和灶性肝细胞坏死等反应。但3个剂量组的血象、骨髓象都未见明显抑制,对肾功能、心电图也无影响。
化学成分
菘蓝根含靛蓝(indigotin,indigo),靛玉红(indirub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γ-谷甾醇(γ-sitosterol)以及多种氨基酸:精氨酸(argi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酪氨酸(tyrosine),脯氨酸(proline),缬氨酸(val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还含黑芥子甙(sinigrin),靛甙(indoxyl-β-hlucoside),色胺酮(trptanthrin),1-硫氰酸-2-羟基丁-3-烯(l-thiocyano-2-hydroxy-3-butene),表告伊春(epigoitrin),腺甙(adenosine),棕榈酸(palmitic acid),蔗糖(sucrose)和含有12%氨基酸的蛋白多糖。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菘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1:100以上的板蓝根或大青叶,在试营内均有杀钧端螺旋体的作用。
3.解毒作用:据报道,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g/kg),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
4.提高免疫功能:小鼠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50mg/kg,可显着促进小鼠免疫功能,表现为:能显着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显着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增强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并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但板蓝根多糖体外实验对刀豆素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转反应无明显增强作用。此外,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强小鼠静脉注射碳粒廓清速率。
5.抗肿瘤作用:对大鼠W256实体瘤和小鼠Lewis肺癌注射靛玉红200mg/kg,连续6-7天,结果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7-50%和50-58%,皮下注射最减少到每日100mg/kg以下时,其抑制作用不明显。靛玉红500mg/kg灌胃,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为23-33%,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约30%。靛玉红能延长淋巴白血病L7212小鼠的生存时间20%左右。此外,经小鼠精原细胞法试验证明,靛玉红不能特异性地抑制B型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
6.对白血病作用: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炮制
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u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本品粗粉1g,加氯仿 20ml,水浴上回流2h,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靛玉王红加氯仿制成lml各含1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①氛仿一乙酸乙酯(4:1),②氯仿一丙酮(9:1),③石油醚一乙酸乙酯-氯仿(1:1:8)3种溶剂系统展开,展距12cm,取出,凉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蓝色斑点和紫色斑点。
归经
肝;胃经
性味
苦;寒
注意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60-120g;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
《本草便读》: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