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溺白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乘雅半偈》·第九帙 |
中文名 | 溺白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卢之颐·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溺白·《本草乘雅半偈》·卢之颐 |
更多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唐本草)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主鼻衄,汤火灼疮,传尸,肺痿。
【核】曰∶滓淀为 ,人溺澄结所成也。岁久之器,有浓寸余者,取置瓷盘内,露高洁处,越一二载,中外皆白,绝无气臭者乃可用。研极细,水飞数过,再研万匝,如仍有恶臭,随泡随飞,约数百遍,以无臭为度。 淬者,精粹尽失,转增火毒,不堪用也。
【 】曰∶溺白曰 ,藉尘埃没溺所集也。故物入阴中,色剥为白,阴中之阴矣。入手太阴肺,足太阴脾。缘精与气,原从脾肺气化之中,游溢转输,是以仍归脾肺尔。力倍于溺者,白作润下咸,还可水济火; 集尘埃土,复可土承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化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