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独脚乌桕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独脚乌桕 |
拉丁名 | Dú Jiǎo Wū Jiù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分布我国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陆川本草》 |
更多 | 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根及茎藤。秋、冬采挖。 |
《中药大辞典》:独脚乌桕
拼音注音
Dú Jiǎo Wū Jiù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根及茎藤。秋、冬采挖。
生境分布
分布我国南部。
原形态
白粉藤,又名:白薯藤、白面水鸡、假葡萄。
草质藤本,长达数米,全体无毛或幼时被白粉。幼茎稍肉质,绿色,钝四角形。单叶互生,心状卵形,长5~10厘米,常3浅裂,先端渐尖,边缘有稀疏的、尖锐的小锯齿;具长柄;叶腋有不分枝的卷须。聚伞花序与叶对生,具柄,伞房状;花梗长于花;花小,淡绿色;花萼极小,截头形;花瓣厚,卵状三角形,长约2毫米;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盘4裂,子房2室,花柱钻形。浆果倒卵形,长约6毫米,有种子1颗。花期秋季。
化学成分
茎含酚类、氨基酸、皂甙、有机酸。
性味
甘苦,凉。
①《陆川本草》:"甘苦,微寒。"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有小毒。"
③《广东中草药》:"淡微辛,平。"
注意
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行血。治肾炎,痈疽疮疡,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
①《陆川本草》:"行血破积。治跌打损伤,暗伤积血。"
②《南宁市药物志》:"杀菌,埋口,生肌。治远年烂疮,久不收口。"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结消肿,清热止痛。治淋巴结结核,肾炎,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布。
临床应用
用于死胎引产:取鲜白粉藤1节(约离根部4~5节以上),长约8~10厘米,直径约1~1.5厘米,削去青皮,一端钝圆,另端系丝线,高压消毒,在12小时内应用。常规阴道及宫颈消毒后,将钝圆端缓缓插入宫颈,注意不可碰到阴道壁,宫颈外口留1.5~2厘米,线头垂于阴道内,然后在阴道及后穹窿处塞以消毒纱布,以防滑脱。一般24~48小时换药1次,直至死胎排出为止。观察37例,36例用药后死胎皆自然娩出,胎盘也随后娩出,另1例做徒手剥离。死胎娩出时间最快3小时,最慢168小时,大多在12~48小时内。胎盘娩出时间均在死胎娩出后30分钟内。未发现不良副作用,无寒战发热,无产后大流血。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