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窄叶飘带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窄叶飘带草 |
拉丁名 | Zhǎi Yè Piāo Dài Cǎo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Candolle Thorowax |
别名 | 飘带草、菜子七、金柴胡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2900m的山坡草地及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镇康、大量、蓝坪、蒿明、昆明)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滇柴胡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pleurum candollei Wall.ex DC.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
《中华本草》:窄叶飘带草
拼音注音
Zhǎi Yè Piāo Dài Cǎo
别名
飘带草、菜子七、金柴胡
英文名
all-grass of Candolle Thorowax
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滇柴胡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pleurum candollei Wall.ex D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2900m的山坡草地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镇康、大量、蓝坪、蒿明、昆明)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较发达,木质化。叶质薄,表面绿色,背面灰白绿色;基生叶和茎下部叶线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2-15cm,宽5-8cm,先端圆钝,有长突尖头,基部狭窄成短叶柄;11-13脉;茎上部叶较短,长圆形或倒狭卵形,长1.5-4cm,宽0.8-1cm,先端圆,有突尖头,基部楔形,近无柄;15-19脉。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直径2.5-4cm;伞同4-8,纤细,长1-3cm;总苞片3-5,广卵形或近圆形,长3-20mm,宽2-10mm;小总苞片5,广椭圆形,长5-7mm,宽2-4mm;小伞形花序直径8-12mm,有花10-15;花瓣淡黄色,舌片小,方形,先端2裂;花柱基深黄色。双县果棕褐色,圆柱形,长2.5mm,宽约1.8mm,棱近狭翼状,每槽有油管3,合生面4。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驱风散热;解毒。主风热感冒;百日咳;肝郁胁痛;风疹;疮毒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