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鲥鱼(瘟鱼、三黎)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大辞典_鲥鱼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02-16 投稿人 : 满庭芳园艺 点击 :
物种 鲥鱼
门类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中文名 鲥鱼
拉丁名 Shí Yú
英文名
别名 瘟鱼、三黎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分布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食疗本草》
更多 为鲱科动物鲥鱼的肉或全体。

《中药大辞典》:鲥鱼

拼音注音

Shí Yú

别名

瘟鱼(《纲目》),三黎(《本草求原》)。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鲱科动物鲥鱼全体

生境分布

分布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原形态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

本动物的鳞(鲥鱼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

归经

《本草求真》:"入脾、肺。"

性味

甘,平。

①《食疗本草》:"平。"

②《纲目》:"甘,平,无毒。"

注意

①《食疗本草》:"稍发疳痼。"

②《本草求原》:"发疥癞。"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补虚劳。"

②《日用本草》:"快胃气。"

③《本经逢原》:"性补,温中益虚。"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