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焰爵床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焰爵床 |
拉丁名 | Yàn Jué Chuánɡ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荒山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爵闲科植物火焰花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gacanthus curviflorus(Wall.)Nees[Justicia curviflorus Wal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
《中华本草》:焰爵床
拼音注音
Yàn Jué Chuá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闲科植物火焰花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gacanthus curviflorus(Wall.)Nees[Justicia curviflorus Wa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山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原形态
火焰花,灌木,高达3m。叶对生;柄长约15cm;叶片椭圆至长圆表,长12-30cm,先端短尖至渐尖,基部楔形,稍下延,全缘或具不明显的钝齿侧脉12-17对。聚伞圆锥花序穗状,顶生,长14-18cm,宽6-7cm;苞片和小苞片微小;花萼5深裂,裂生三角状披针形,长约6mm,密被微毛;花冠紫红色,长约3cm,外面密被微毛和腺毛,花冠管状,长约4.2cm,略弯,冠檐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2,着生花冠筒基部,稍伸出花冠,花药2室,花丝基部附近有2枚退化雄蕊的残迹;子房上位,无毛,有胚珠10-16个。蒴果长棒状,长约3cm。有种子多颗。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截疟。主热毒痈肿;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