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苏头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苏头 |
拉丁名 | Sū Tóu |
英文名 | |
别名 | 紫苏兜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产四川、湖南、江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四川中药志》 |
更多 | 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或白苏的根及近根的老茎。秋季采收,将紫苏或白苏全株拔起,切取根头,抖净泥沙,晒干。 |
《中药大辞典》:苏头
拼音注音
Sū Tóu
别名
紫苏兜(《四川中药志》)。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或白苏的根及近根的老茎。秋季采收,将紫苏或白苏全株拔起,切取根头,抖净泥沙,晒干。
生境分布
产四川、湖南、江苏等地。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紫苏叶"及"白苏子"条。
性状
干燥的根头,上有须根,但末端多已折断,地上茎秆长约3~5厘米,自切口的断面可见白色髓心。有紫苏香气;但不甚浓。以茎老、头大、须根少、气香者为佳。
炮制
以水润软后,切片,晒干。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性味
《滇南本草》:"味辛,性温,无毒。"
注意
《四川中药志》:"体虚无外感者忌用。"
功能主治
①《滇南本草》:"洗疮,去风。"
②《四川中药志》:"除风散寒,祛痰降气。治咳逆上气,胸膈痰饮,头晕身痛及鼻塞流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