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芫花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蒙筌》·草部下 |
中文名 | 芫花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陈嘉谟·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芫花·《本草蒙筌》·陈嘉谟 |
更多 | 《本草蒙筌》明 陈嘉谟(公元1368-1644年) 著 |
味辛、苦,气温。有小毒。川谷甚多,远近俱有。茎紫花白,一二尺长。密开花盈旧枝茎,如紫梢作穗;未出叶采嫩苞蕊,向晴日曝干。花落叶生,不堪用也。得之煮醋数沸,洒出渍水一宵。复曝干收,才免毒害。反甘草,使决明。散皮肤水肿发浮,消胸膈痰沫善唾。咳逆上气能止,咽肿短气可安。驱疝瘕痈疽,除蛊毒鬼疟。令人虚损,久服不宜。汁渍线丝,系痔易落。 根采尤毒,乃名蜀桑。捣烂堪毒鱼,研末能敷疥。
(谟)按∶芫花泻湿利水为要。夫水者,脾、胃、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目,中而四肢,下而腰膝。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寸、关、尺之殊,诊有浮、中、沉之异。必当审其病在何经何脏,乃可用之。倘若误投,为害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