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苦碟子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苦碟子 |
拉丁名 | Kǔ Dié Zi |
英文名 | |
别名 | 满天星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脚、路边、疏林内、河边。分布东北及内蒙古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辽宁 |
更多 | 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当年生幼苗。夏季采收,晾干。 |
《中药大辞典》:苦碟子
拼音注音
Kǔ Dié Zi
别名
满天星(《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
出处
辽宁
来源
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当年生幼苗。夏季采收,晾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脚、路边、疏林内、河边。分布东北及内蒙古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许。根粗壮而垂直。茎直立。根生叶排成莲座状,叶片长圆状倒披针形,倒向羽裂状或羽状缺刻,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惭狭成柄,花期通常不萎落;茎生叶基部抱茎。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总苞圆摘状,外层苞片极短小,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花黄色,全部为舌状花,先端5齿裂;花柱细长,柱头2裂,冠毛白色,一层。瘦果纺锤形,稍扁,果喙长约为瘦果的1/4,通常与瘦果不同色。花期春季。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
药理作用
具镇痛、镇痉作用,其镇痛效果与总黄酮之含量并不平行。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性味
①《内蒙古中草药》:"苦,寒。"
②苦辛,平。(辽宁)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排脓,止痛。治阑尾炎,肠炎,痢疾,各种化脓性炎症,吐血,衄血,头痛,牙痛,胸、腹痛,黄水疮,痔疮。
①《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治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痈肿,吐血,衄血。"
②止痛。治头痛,牙痛,胸痛,胃、腹痛,外伤疼痛以及中、小手术后疼痛。(辽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制成片剂,1~2片。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阑尾炎:抱茎苦荬菜五钱,薏苡一两,附子二钱。水煎,日服二次。
②治黄水疮:抱茎苦荬菜。研末,香油调敷。
③治痔疮:抱茎苦荬菜。切碎,煎水熏洗。(选方出《内蒙古中草药》)
备注
本品的变种秋抱茎苦荬菜亦同等入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