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大风子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乘雅半偈》·第十帙 |
中文名 | 大风子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卢之颐·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大风子·《本草乘雅半偈》·卢之颐 |
更多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纲目)
【气味】辛热,有毒。
【主治】主风癣疥癞,杨梅诸疮,攻毒杀虫。
【核】曰∶出海南诸番国。真腊记云∶大风,大树之子也,状如椰子而圆。包核数十枚,形如雷丸。去其衣,中仁白色,久则黄败而油,不堪入药矣。
【 】曰∶风从几,从虫,风入八日而成虫也。陈列诸疾,皆风动虫生之患,缘因风动,仍因风化。大风子,秉金刚之味辛,暖热之火化。释典云∶太末虫,无界不到,能延于太虚之际,不能延于火焰之上。
(风者,百病之长也,百虫之祖也。大块之噫气,王者之声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