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人参 |
---|---|
门类 | 中药材·《汤液本草》·草部 |
中文名 | 人参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王好古·元(公元1298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人参·《汤液本草》·王好古 |
更多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
气温,味甘。甘而微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阳中微阴,无毒。
《象》云∶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能补肺。气促,短气、少气。补而缓中,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为相得也。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
《心》云∶补气不足而泻肺火,甘温而补阳利气。脉不足者,是亡血也,人参补之。益脾,与干姜同用,补气,里虚则腹痛,此药补之,是补不足也。
《珍》云∶补胃,喘嗽勿用,短气用之。
《本草》云∶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液》云∶味既甘温,调中益气,即补肺之阳、泻肺之阴也。若便言补肺,而不论阴阳寒热何气不足,则误矣。若肺受寒邪,宜此补之;肺受火邪,不宜用也。肺为天之地,即手太阴也,为清肃之脏,贵凉而不贵热,其象可知。若伤热则宜沙参。沙参味苦、甘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
安五脏,补中。人参补五脏之阳也,沙参苦,微寒,补五脏之阴也。安得不异。
易老云∶用沙参代人参,取其味甘可也。
葛洪云∶沙参,主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细末。酒调服方寸匕,立瘥。
《日华子》云∶治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海藏云∶今易老取沙参代人参,取其甘也。若微苦则补阴,甘者则补阳,虽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使,随所引而相辅一脏也,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