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水毛花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水毛花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沟、塘、湖边及溪边牧草地。资源分布:除新疆、西藏外,广布于全国各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oenoplectus mucronatus(L.)Pall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
拼音注音
Shuǐ Máo Hu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oenoplectus mucronatus(L.)Palla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沟、塘、湖边及溪边牧草地。
资源分布:除新疆、西藏外,广布于全国各地。
原形态
水毛花,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茎粗短,有细长须根。秆丛生,较粗壮,锐三棱表,基部有2叶鞘,无叶片。苞片1,为秆的延长,直立,长3-14cm。小穗2-9,聚集成头状,假侧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6mm,宽4-6mm,有多数花;鳞片长圆状卵形,长4-5mm,淡棕色,先端有短尖,中脉1,两侧有红棕色短条纹;下位刚毛6条,与小坚果近等长,有倒刺;雄蕊3,花药线形;柱头3。小坚果宽倒卵形,扁三棱状,长2-2.5mm,熟时棕黑色,有光泽,具不明显的皱纹。花果期5-9月。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宣肺止咳。主感冒发热;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