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黄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从新》·山草类 |
中文名 | 黄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吴仪洛·清(公元 1757 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黄·《本草从新》·吴仪洛 |
更多 | 《本草从新》(公元 1757 年)清.吴仪洛(遵程)着。 十八卷。以《本草备要》为依据,一部分照旧,一部分增改,较为完善 。 |
补气固表、生亦泻火、生阴血.
甘温.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丹溪曰∶黄 大补阳虚自汗、若表虚有邪、发汗不出者、服此又能自汗.)温分肉.实腠理.补肺气.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脾胃一虚、土不能生金、则肺气先绝、脾胃缓和、则肺旺而肌表固实、补中即所以固表也.)生血生肌.(气能生血、血充则肉长.)排脓内托.疮痈圣药.(毒气化则成脓、补气故能内托、痈疽不能成脓者、死不治、毒瓦斯盛而元气衰也、痘证亦然.)
痘证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合人参、甘草、生姜为保元汤、治痘虚不起、或加芎 、官桂、糯米助之、王好古汤液本草曰∶实卫气是表药、益脾胃是中州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元是里药、甄权谓其补肾者、气为水母也、日华大明本草谓其止崩带者、气旺则无陷下之患也、蒙筌曰∶补气药多补血药、亦从而补气、补血药多、补气药亦从而补血、益气汤虽用当归、因势寡、功被参 所据、补血汤黄 数倍于当归、亦从当归所引而补血、补血汤、黄一两、当归二钱、气药多而云补血者、气能生血、又有当归为引也、为补药之长、故名耆.)形如箭竿者佳.绵软而嫩.无丫枝.(故又名绵 、切片、外白中黄、金井玉兰.五台、口 、皆不堪入药、入补中药.)捶扁,蜜炙.如欲其稍降.盐水炒.(有谓补肾及崩带淋浊药、宜盐水炒、汪 庵曰∶此说非也、前证用黄 、非欲抑黄 使入肾也、取其补中升气、则肾受荫、而崩带淋浊之病自愈也、有上病下取、下病上取、补彼经而益及此经者、此类是酒炒亦可.茯苓为使.恶龟甲、白藓皮.畏防风.(东垣曰∶黄 得防风、其功益大、乃相畏而更以相使也.)按黄 极滞胃口.胸胃不宽者勿用.实表.有表邪及表旺者勿用.助气.气实者勿用.多怒则肝气不和.亦禁用.阴虚者宜少用.恐升气于表.
而里愈虚尔.(用盐水炒、以制其升性、亦得.)熬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