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黄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崇原》·卷上\本经上品 |
中文名 | 黄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志聪·清(公元167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黄·《本草崇原》·张志聪 |
更多 | 作者:着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朝代:清·康熙十三年;年份:公元1674年。 |
气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 ,补虚,小儿百病。
(黄 生于西北,得水泽之精,其色黄白,紧实如箭竿,折之柔韧如绵,以出山西之绵上者为良,故世俗谓之绵黄,或者只以坚韧如绵解之,非是。)
黄 色黄,味甘,微温。禀火土相生之气化。土主肌肉,火主经脉,故主治肌肉之痈,经脉之疽也。痈疽日久,正气衰微,致三焦之气不温肌肉,则为久败疮。黄 助三焦出气,以温肌肉,故可治也。痈疽未溃,化血为脓,痛不可忍,黄 补气助阳,阳气化血而排脓,脓排则痛止。大风癞疾,谓之疠疡,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鼻柱坏而色败,皮肤溃癞者是也。五痔者,牡痔、牝痔、肠痔、脉痔、血痔,是热邪淫于下也;鼠 者,肾脏水毒,上淫于脉,致颈项溃肿,或空或凸,是寒邪客于上也。夫癞疾、五痔、鼠 ,乃邪在经脉,而证见于肌肉皮肤。黄 内资经脉,外资肌肉,是以三证咸宜。又曰补虚者,乃补正气之虚,而经脉调和,肌肉充足也。小儿经脉未盛,肌肉未盈,血气皆微,故治小儿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