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桑皮汁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桑皮汁 |
拉丁名 | Sānɡ Pí Zhī |
英文名 | |
别名 | 桑汁、桑白汁、桑木汁、桑皮中白汁、桑白皮汁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外,多为人工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玉楸药解》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树皮中之白色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 alba L.采收和储藏:用刀划破桑树枝皮,立,即有白色乳汁流出,用洁净容器收取。 |
《中华本草》:桑皮汁
拼音注音
Sānɡ Pí Zhī
别名
桑汁、桑白汁、桑木汁、桑皮中白汁、桑白皮汁
出处
出自《玉楸药解》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树皮中之白色液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 alba L.
采收和储藏:用刀划破桑树枝皮,立,即有白色乳汁流出,用洁净容器收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外,多为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状
性状鉴别 鲜品为白色乳汁,半透明,略有粘稠感。气微,味微甘、淡。
性味
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主口舌生疮;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搽。
复方
①治小儿鹅口: 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子母秘录》)②治口及舌上生疮,烂: 斫桑树取白汁涂之。(《圣惠万》)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主小儿口疮,敷之。涂金刃所伤燥痛,更剥白皮裹之,令汁得入疮中。冬月用根皮。
2.《本草蒙筌》:点唇裂。釜中煎如糖赤,推老痰宿血。
3.《纲目》:涂蛇、蜈蚣、蜘蛛伤。
4.《玉楸药解》:灭黑瘫恶肉,敷金疮,化积块。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