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喜马拉雅米口袋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喜马拉雅米口袋 |
拉丁名 | Xǐ Mǎ Lā Yǎ Mǐ Kǒu Dɑi |
英文名 | Herb of Diversifolious Gueldenstaedtia |
别名 | 杰巴区土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坪上。资源分布:分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ueldenstaedtia duversifolia Maxim.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鲜用或扎把晒干。 |
《中华本草》:喜马拉雅米口袋
拼音注音
Xǐ Mǎ Lā Yǎ Mǐ Kǒu Dɑi
别名
杰巴区土。
英文名
Herb of Diversifolious Gueldenstaedtia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ueldenstaedtia duversifolia Maxim.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鲜用或扎把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坪上。
资源分布:分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异叶米口袋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圆锥状形。羽状复叶,小叶9-13,叶形变化较大,圆形、椭圆形、倒卵形或广倒卵形,长0.3-0.9cm,宽0.2-0.8cm,先端微缺或深刻,两面密生平伏长柔毛。伞形花序,总花梗长2-10cm,疏生长柔毛;花2-4朵;萼钟状,长约0.5cm,密生长柔毛,上面2萼齿较下面3萼齿大而宽;花冠蓝紫色。荚果圆筒状或稍扁,疏生长柔毛。
归经
肝;肾;膀胱经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利尿逐水;解毒消痈。主水肿;疔疮痈肿;瘰疬;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每次0.3-0.6g,每日2次。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