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金珠柳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金珠柳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大叶良箭、白胡椒、红斑鸠米、野兰、白子木、普洱茶、杜宏山、观音茶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800m的山间杂木林下或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各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金珠柳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esa montana A.DC.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
拼音注音
Jīn Zhū Liǔ
别名
大叶良箭、白胡椒、红斑鸠米、野兰、白子木、普洱茶、杜宏山、观音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金珠柳的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esa montana A.D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800m的山间杂木林下或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各地。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3m,稀达10m。小枝圆柱形,通常被疏长硬毛或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1.5cm;叶片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7-14cm,宽3-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具粗锯齿或疏波状齿,齿尖具腺点,背面有时被疏硬毛,尤以脉上常见;中脉隆起,侧脉8-12对,尾端直达齿尖,通常无脉状腺条纹。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常于基部分枝,腋生,长2-7cm,被疏硬毛,尤以苞片为多;苞片披针形,长约1mm;花梗长1-2mm;小苞片披针形或卵形,着生于萼基部;花长约2mm;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与萼管等长,有时具缘毛;花冠白色,钟形,具脉状腺条纹,裂片与花冠管等长或略长,卵形,全缘或具微波状齿;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内藏,花丝与花药等长,花药圆形或肾形;雌蕊不超过雄蕊,柱头微裂或半裂。果球形或近椭圆形,直径约3mm,幼时褐红色,成熟后白色,多少具脉状腺条纹,宿存萼包果达中部略上,即果的2/3处。花期2-4月,果期10-12月。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主痢疾;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