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菌 |
---|---|
门类 | 中药材·《神农本草经赞》·卷三下经 |
中文名 | 菌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叶志诜·清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菌·《神农本草经赞》·叶志诜 |
更多 | 《神农本草经赞》,三卷。清代叶志诜撰,刊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本书系取孙星衍所辑《神农本草经》原文,再加赞、注而成。每药编为四言四韵,共八句。赞语古奥,又自引诗赋本草释其出典。赞、注内容涉及药物释名、性味、效用等。书末附《月令七十二候 |
味咸平。主心痛。温中。去长虫。白。蛲虫。蛇螫毒。症瘕诸虫。一名芦。生池泽。
深秋丛苇。过雨繁钉。轻虚酥脆。表里光荧。攻蛔羹。御虺尘腥。桑菰竹蓐。和美同馨。
李时珍曰。当作。芦苇之属。此菌生于其下故名。韩保升曰。秋雨以时即有。汪藻诗。
累累万钉繁。苏恭曰。其菌色白轻虚。表里相似。杨万里诗。酥茎娇脆手轻拾。外台秘要。
蛔虫攻心。羊肉和食之效。李质赋。极惊蛇而走虺。元好问诗。闹嫌人迹带尘腥。潘之恒谱。埋桑木于土中。浇以米汁生菰。竹蓐。生朽竹根节。得溽湿之气而成。吕氏春秋。和之美者。越骆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