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莨菪子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经集注》·草木下品 |
中文名 | 莨菪子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陶弘景·南朝·梁(公元502-557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莨菪子·《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
更多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
味苦、甘,寒,有毒。主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治癫狂风痫,颠倒拘挛。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一名行唐。
生海滨川谷及雍州。五月采子。
今处处亦有。子形颇似五味核而极小。惟入治癫狂方用,寻此乃不可多食过剂尔。久服自?
卷十,《大观》卷十,《政和》二四九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