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牡蛎肉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牡蛎肉 |
拉丁名 | Mǔ Lì Ròu |
英文名 | |
别名 | 蛎黄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本草拾遗》 |
更多 | 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等的肉。 |
《中药大辞典》:牡蛎肉
拼音注音
Mǔ Lì Ròu
别名
蛎黄(《纲目》)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等的肉。
化学成分
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5%,牛磺酸1.3%,10种必需氨酸1.3%,无机盐(铜、锌、锰、钡、磷、钙)17.6%,谷胱甘肽,维生素A、B1、B2、D及F(即亚麻酸和亚油酸)。含碘1~11.53ppm(干重)。脂类中含一种糖脂,其糖由二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岩藻糖构成。另有一种鞘类磷脂,含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岩藻糖)22.0%,氨基己糖7.26%,甲基戊糖10.45%,磷0.47%。另报道长牡蛎的脂类物质中含甾醇,它的氢化产物似为菜子甾醇。
性味
甘咸,平。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微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注意
①《七卷食经》:"有癞疮不可食。"
②《本草求原》:"脾虚精滑忌。"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