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短蕊万寿竹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短蕊万寿竹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百味参、百尾笋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800-3000m的灌丛中或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短蕊万寿竹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srum brachystemon Wang et Ta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
拼音注音
Duǎn Ruǐ Wàn Shòu Zhú
别名
百味参、百尾笋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短蕊万寿竹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srum brachystemon Wang et T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800-3000m的灌丛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短蕊万寿竹 多年生草本,茎高25-60cm。根茎短;根较细而质硬,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叶互生;叶柄极短;叶片纸质或厚纸质,椭圆形至卵形,长2-5cm,宽l-3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上面光滑,下面脉上或边缘稍粗糙。伞形花序有花2-6朵,通常生于茎和分枝的顶端;花梗下弯,有棱和乳头状突起;花被片绿黄色,有棕色腺点和微毛,边缘有乳头状突起;雄蕊6,内藏,花药长3-4mm,花丝短于或等长于花药;子房倒卵形,长约2.5mm;花柱长3-5mm,柱头3裂,扁平,有乳头状突起;整个雌蕊比雄蕊稍长。浆果直径6-9mm。种子褐色,直径2-3mm。花期5-7月,果期8-10月。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止咳;止血。主阴虚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