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水八角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水八角 |
拉丁名 | Shuǐ Bā Ji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花鸡公、一口血、枫香细辛、裂叶秋海棠、虎爪龙、水黄连、水蜈蚣、风吹不动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长于低山区的阴湿斜坡上、沟边或峡谷中。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分类草药性》 |
更多 | 为秋海棠科植物掌裂叶秋海棠的根茎。9~10月采挖。 |
《中药大辞典》:水八角
拼音注音
Shuǐ Bā Jiǎo
别名
花鸡公、一口血、枫香细辛(《四川中药志》),裂叶秋海棠、虎爪龙、水黄连、水蜈蚣、风吹不动(《江西草药》)。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秋海棠科植物掌裂叶秋海棠的根茎。9~10月采挖。
生境分布
生长于低山区的阴湿斜坡上、沟边或峡谷中。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30厘米。具红色、肥大多节的根茎,附有纤维状根。叶根出,通常2片;叶片近圆形,基部心形,掌状深裂,裂片5~7,具深缺刻,上下面都具稀疏短刺毛,先端长渐尖,边缘具有粗细不等的锯齿,全长13~15厘米,宽16~18厘米;叶柄长12~20厘米,被疏短毛;托叶膜质,卵圆形,先端钝尖。花红色,5~6朵,呈2歧聚伞花序,雌雄同株,花轴长18~20厘米,光滑无毛,花梗长1.5~2.5厘米;雄花常先开,花被4,内外各2片,雄蕊多数;雌花花被5,花柱两分叉,柱头肥厚多皱曲,有毛,长3~4厘米,子房光滑,具3翅,大小不等,最大翅呈三角形,小翅狭长,2室。蒴果,胞背裂开,种子多数。花期夏、秋季。
性味
酸,平。
①《分类草药性》:"味甘,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无毒。"
③《江西草药》:"性寒,味酸。"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利水,解毒。治风湿关节疼痛,水肿,尿血,跌打,蛇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黄肿。"
②《四川中药志》:"能散血止血。治肾病黄肿、蛇咬伤及妇女火疳、热疳。"
③《江西草药》:"祛风活血,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鲜者1~2两);或炖肉吃。
复方
①治急性关节炎:裂叶秋海棠根五钱,水酒煎服;若关节痛甚,用裂叶秋海棠鲜根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
②治全身浮肿、尿血:裂叶秋梅棠根六钱,乌韭根五钱,车前三钱,水煎服。
③治跌打损伤:裂叶秋海棠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另用鲜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
④治五步龙、银环蛇咬伤:裂叶秋海棠根一两,大青叶五钱,万年青叶三片(均鲜),水煎服;药渣捣烂外敷。(选方均出《江西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