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大风子(大枫子、麻风子)的功效与作用_中华本草_大风子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08-23 投稿人 : 许愿花 点击 :
物种 大风子
门类 中药材·《中华本草》
中文名 大风子
拉丁名 Dà Fēnɡ Zǐ
英文名 Chaulmoogratree Seed
别名 大枫子、麻风子、驱虫大风子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疏林的半阴处及石灰岩山地林中。资源分布:1.分我国台湾、海南及云南等地有栽培。原产东南亚地区印度等国。2.分布于海南、广西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本草衍义补遗》;
更多 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海南大风子的成熟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ydnocarpus anthelmintica Pierre2.Hydnocarpus hainanensis (Merr.) Sleum [Taraktog

《中华本草》:大风子

拼音注音

Dà Fēnɡ Zǐ

别名

大枫子、麻风子、驱虫大风子。

英文名

Chaulmoogratree Seed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补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海南大风子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ydnocarpus anthelmintica Pierre2.Hydnocarpus hainanensis (Merr.) Sleum [Taraktogenos hainanensis Merr.]

采收和储藏:10-12月,当树上部分果实的果皮裂开时,即可全部采收,摊放至果肉软化,去皮,将种子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疏林的半阴处及石灰岩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1.分我国台湾、海南及云南等地有栽培。原产东南亚地区印度等国。

2.分布于海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1.大风子 常绿乔木。树干直立,枝伸长。叶革质互生;叶柄长0.6-3cm;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30cm,宽3-7cm,先端钝尖,基部钝圆,全缘,两面无毛;侧脉8-10对,网脉明显。花杂性或单性,1-数朵簇生,花径约2cm,花梗长1-4cm;雄花萼片5,卵形;花瓣5,卵形,黄绿色,能育雄蕊5个,花丝短而肥厚,外轮雄蕊通常退化成鳞片状,着生瓣基,中央有退化子房;雌花的退化雄蕊合生成纺锤状体,子房卵形,被长硬毛,花柱粗短,被柔毛,柱头5裂,常成冠状反卷。浆果球形,直径6-12cm,果皮坚硬。种子30-50颗,卵形,略呈多角体状,外种皮角质,胚乳丰富。花期1-3月。

2.海南大风子 乔木,高6-9m。叶互生;叶柄长约1.5cm;叶纸质或薄革质,长椭圆形,长8-14cm,宽3-6cm,先端急短尖而钝头,基部楔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的浅波状锯齿;侧脉纤细,每边7-8条。总状花序腋生,长1-1.5cm,无毛;雄花:密集,萼片4,椭圆形,花瓣4,肾状卵形,边缘有缘毛,雄蕊12,花丝疏被短柔毛,花药呈圆形,雌花:花被与雄花的相似而略大,退化雄蕊约15,子房卵状椭圆形,密被黄色绒毛,1室,侧膜胎座5个,胚珠多数,花柱缺,柱头3裂。浆果球形,直径4-7cm,密被褐色柔毛,果皮革质。内含种子约20颗,略呈三角状卵形,长约1.5cm。花期4-9月,果期5-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多湿,怕霜冻,育苗期需60%-70%的荫蔽度,幼龄期适宜40%-50%的荫蔽度,开花结果期需阳光充足。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轻粘土栽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11月至翌年1月,采摘成熟果实,经6-7d沤软果肉,去皮洗净,阴干,瓶装或瓦罐装,2-3月升温时播种,播前经数分钟晒裂种皮,水浸24h,先在沙床上催芽,分批取发芽种子播于苗床,按行距20cm,粒距5cm点播,盖草保湿,同时搭荫棚。当苗高0.5-1m时,于雨季阴天或小雨天定植。

田间管理 幼树期间种有支架的豆类、瓜类等作物,可增加收益,还适当荫蔽。旱季注意保墒,施用水肥。雨季除草松土,施化肥、有机肥、压青等。注意修剪,形成好的树冠。

病虫害防治 大风子蛱蝶,幼虫咬食幼嫩枝叶,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性状

性状鉴别 (1)大风子种子略呈不规则卵圆形,或带3-4面形,稍有钝棱;长1-2.5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较小一端有凹纹射出至种子1/3处,全体有细的纵纹。种皮坚硬,厚1.5-2mm,内表面浅黄色至黄棕色,与外表面凹纹末端相应处有一棕色圆形环纹。种仁外被红棕色或黑棕色薄膜,较小一端略皱缩,并有一环纹,与种皮内表面圆形环纹相吻合。胚乳肥大,乳白色至淡黄色,富油质;子叶2枚,浅黄色或黄棕色,心脏形;下接圆柱形胚根。气微,味淡,有油性。以个大、种仁饱满、色白、油足者为佳。

(2)海南大风子种子略呈四面体,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长1-2cm,宽0.5-1cm。表面发黄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纵脉纹,种脐位于种子的一端。种皮硬而脆,厚0.5mm,易碎。种仁不规则长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细皱纹;胚乳黑棕色,子叶心脏形稍尖,色较浅。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1)泰国大风子种皮全为石细胞,外层2-3列类图形或多边形,排列不甚整齐,壁较厚,有孔沟,含少数草酸钙棱晶,直径约30μm;中层为较厚的长条状石细胞层,径向紧密排列,彼此重叠,长约200μm,宽14-20μm,胞腔呈线缝状,沟纹细密;内层为10余列切向排列的长条形或一端稍尖,另端稍膨大的石细胞,长60-180μm,直径12-24μm,胞腔稍大或呈线缝状,孔沟明显。种仁外侧为4-5列红棕色扁平细胞,其内为胚乳组织,内含脂肪油等物质。

(2)海南大风子全为石细胞,外层3-5列类圆形或类方形,壁厚薄不一,有的含草酸钙棱晶;中层为2列长条形石细胞,径向排列,两端稍尖,长60-150μm,直径20-30μm;内层为10余列石细胞,类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直径20-80μm,壁厚薄不一,有的含草酸钙棱晶,孔沟明显,排列较疏松。种仁外为3-5列含棕色色素的细胞,内为胚乳组织。

毒性

毒性 肌肉注射大风子油产生严重刺激及疼痛,容易发生坏死,大风子酸乙酯引起者要轻得多。口服大风子油可引起呕吐,继续应用则可逐渐耐受。大风子酸乙酯则较易耐受。家兔和狗皮下及静脉注射次大风子酸钠或其乙酯,则可产生溶血性贫血、肾炎、蛋白尿、血尿、肝脂肪变性和消瘦。

化学成分

大风子种子含D-果糖(D-fructose),D-葡萄糖(D-glucose),D-蔗糖(D-sucrose),乙基-β-D-呋喃果糖甙(ethyl-β-D-fructofuranoside),异叶大风于腈甙(taraktophyllin),表-异叶大风子睛甙(epivolkenin),环戊烯基甘氨酸(cyclopenten-ylglycine)及环戊烯脂肪酸(cyclopentenylfatty acid)。

药理作用

种子中所含大风子油早已用于治疗麻风病,但因毒性大,疗效又不显着,现较少用。抗菌作用大风子油及其脂肪酸钠盐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及其他抗酸杆菌的抗菌作用比酚强100倍以上,对其他细菌则不敏感。大风子水浸液用平板稀释法,1:5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大风子油由于不易穿透细菌的胞壁,故对抗酸杆菌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力不强,而油的衍生物(大风子油全部脂肪酸的钠盐)却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1:100000浓度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对感染结核杆菌的豚鼠有保护作用。大风子油及其衍生物对机体组织均有刺激性。

炮制

大风子:拣净杂质,筛去灰土,用时捣碎,或除去种皮,取净仁。大风子霜:取大风子净仁,碾如泥,或碾碎蒸透,用吸油纸多层包裹,压榨,去尽油,研细过筛。

归经

肝;脾;肾经

性味

味辛;性热;有毒

注意

内服宜慎。阴虚血热者忌服。

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攻毒杀虫。主麻风;杨梅疮;疥癣;痤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内服:入丸、散,一次量0.3-1g。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大风子,辛能散风,苦能杀虫燥湿,温热能通行经络,世人用以治大风疠疾,及风癣疥癞诸疮,悉此意耳。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