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肾子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肾子草 |
拉丁名 | Shèn Zǐ C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灯笼草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路边、荒野。分布华东以至西南各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
更多 | 为玄参科植物波斯婆婆纳的全草。夏季采收。 |
《中药大辞典》:肾子草
拼音注音
Shèn Zǐ Cǎo
别名
灯笼草(《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波斯婆婆纳的全草。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路边、荒野。分布华东以至西南各地。
原形态
波斯婆婆纳,又名:波斯水苦荬。
二年生草本。全体被白色柔毛。茎自基部分枝,下部偃伏地面,斜上,高15~45厘米,质柔软。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宽约1~2厘米,边缘具租钝锯齿,基部圆形;无柄或上部叶有短柄。花单生于苞腋,苞片呈叶状;花柄长1.5~2.5厘米,远超出苞片之外;花萼4裂,裂片狭卵形,长6~8毫米;花冠淡蓝色,具放射状深蓝色条纹;雄蕊2;子房上位,柱头头状。蒴果2深裂,状如倒扁心形,宽大于长,具网纹。种子舟形或长圆形,腹面凹入,有皱纹。花期3~4月。
性味
《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辛苦咸。"
功能主治
①《贵州民间药物》:"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②《贵州草药》:"截疟。"
复方
①治肾虚腰痛:灯笼草一两。炖肉吃。
②治疥疮:灯笼草煎水洗。
③治风湿疼痛:灯笼草一两。煮酒温服。
④治久疟:灯笼草一两,臭常山一钱。煎水服。
⑤治小儿阴囊肿大:灯笼草三两。煎水熏洗患处。(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