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地榆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乘雅半偈》·第五帙 |
中文名 | 地榆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卢之颐·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地榆·《本草乘雅半偈》·卢之颐 |
更多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本经中品)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主妇人乳产 痛,七伤,带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恶肉,疗金疮。
【核】曰∶生平原川泽。三月宿根布地作苗,独茎直上,高三、四尺,对分出青色叶,似榆叶稍狭,细而长,边有锯齿。七月开花如椹,根似柳,外黑内红。根可酿酒,道方以之烧灰煮石。得发良。恶麦门冬,伏丹砂、雄、硫。
【 】曰∶地,坤道也,至柔而动也刚,煮石成糜,足征刚而动矣。榆从俞,俞者,空中木,若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故主脉道壅塞,致营血不能分流经隧,而为带下,五漏,乳产,汗出,种种证形,若乘木之有功也。
(不但作舟楫,亦可作车乘,咸乘木之有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