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球序鹅掌柴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球序鹅掌柴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root fo Glomerule Schefflera |
别名 | 七加皮、五加皮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400m的谷地或山坡常绿阔叶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球序鹅掌柴的根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glomerulata Li.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茎皮,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
拼音注音
Qiú Xù é Zhǎnɡ Chái
别名
七加皮、五加皮
英文名
root fo Glomerule Schefflera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球序鹅掌柴的根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glomerulata Li.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茎皮,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400m的谷地或山坡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
原形态
球序鹅掌柴,小乔木或灌木,高3-7m,稀缠绕藤本,长达15m。掌状复叶,有小叶5-7;叶柄圆柱形,长10-15cm,近于无毛,茎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小叶柄有狭沟,长3-5cm,无毛;小叶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7cm,宽3-8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钝形或楔形,边缘全缘;上面有光泽,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通常8对,和稠密的网脉两面微隆起。圆锥花序顶生,长15-30cm,主轴和分枝幼时被星状绒毛,后变稀至无毛,花无梗或有极短的梗,5-8朵密集成簇;苞片被毛,常早落,小苞片早落;萼长约1mm,无毛,边缘全缘或近于全缘;花瓣5,三角形长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5-2mm,无毛,花小,淡绿白色;雄蕊5,花丝和花瓣等长;子房下位,5室,花盘微隆起,无花柱,有不明显的柱头5。果卵圆形,有5棱,连花盘长4-5mm,直径约3mm,花盘圆锥状岁月形,长为果实的1/4-1/3。花期9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树皮灰黄色、灰棕色或棕色,多为不规则碎片。
性味
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散瘀止痛;消症利水。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及树皮:主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