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野荔枝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野荔枝 |
拉丁名 | Yě Lì Zhī |
英文名 | Flower of Narrowleaf Dogwood |
别名 | 山荔枝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40-1400m的混交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红河中草药》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尖叶四照花的花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 (Chun) Fang [D.hupehensis Fng; Cornus kousa Hance var. an- gut |
《中华本草》:野荔枝
拼音注音
Yě Lì Zhī
别名
山荔枝
英文名
Flower of Narrowleaf Dogwood
出处
出自《红河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尖叶四照花的花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 (Chun) Fang [D.hupehensis Fng; Cornus kousa Hance var. an- gutstata Chun]
采收和储藏:6-7月采摘开放之花朵,干燥;叶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40-1400m的混交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4-12m。嫩枝被毛,灰绿以。叶对生;叶柄长8-12mm;嫩时被细毛,老后近于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上面嫩时被柔毛,老则无毛,下面密被紧贴白色柔毛;侧脉3-4对。头状花序近球形,约由55-80朵花聚集而成,直径约1cm,具4枚白色花瓣状总苞片;总苞片长狼形或倒卵形,长25-32mm,宽11-22mm;花萼筒状,密被粗毛,4裂;花瓣4,雄蕊4,较花瓣短;花盘环状,略有4浅裂;子房下位。果序球形,成熟时红色,被白色细伏毛。总果柄纤细,长6-10.5cm。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性味
味涩;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痢疾;外伤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外伤出血:鲜野荔枝叶捣敷,或干叶及花研末外敷。②治痢疾:干野荔枝花、叶三至五钱,水煎服。③治骨折:鲜野荔枝花、叶配藤子杜仲 、大接骨丹等,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