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石山花椒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石山花椒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bark of Calcareus Pricklyashroot or fruit of Calcareus Pricklyash. |
别名 | 黑狗椒、小见血飞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1000m左右的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石山花椒的根或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calciolum Huang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果实,晒干。根,全年均可采。 |
拼音注音
Shí Shān Huā Jiāo
别名
黑狗椒、小见血飞。
英文名
bark of Calcareus Pricklyashroot or fruit of Calcareus Pricklyash.
出处
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石山花椒的根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calciolum Huang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果实,晒干。根,全年均可采。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1000m左右的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石山花椒 木质藤本,高2-4m。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连叶柄长10-25m;叶柄长1-4_;叶轴及叶柄着生向下弯而细小的刺;小叶柄长1-2mm;小叶片11-15,长圆形、卵形、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2.5-7cm,宽1.5-3cm,先端短尖而钝,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有时略偏斜,全缘或具极细小而不规则的圆锯齿,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浅绿色,近于无毛;侧脉6-对。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长1-3m;总花梗及花柄粗大,被微柔毛;花柄长不及1mm;雄花青色;萼片4-5,广卵形,长0.5-1mm;花瓣4-5,长圆形,长2-3mm,边缘被短睫毛;雄蕊4-5,未开花时与花瓣等长;退化心皮无毛,先端叉裂。蓇葖果红色,有腺点;成熟的心皮3-4。种子卵珠形,黑色,光亮。花期5月,果期4-10月。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成份为柠檬烯,枯醇(Cumic alcohol)。
归经
肝经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散寒除湿;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脚气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加酒擦;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能。外用煎水洗患处治疗脚气痛。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