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走马胎(大发药、走马风、山鼠)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大辞典_走马胎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02-13 投稿人 : 兆林 点击 :
物种 走马胎
门类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中文名 走马胎
拉丁名 Zǒu Mǎ Tāi
英文名
别名 大发药、走马风、山鼠、血枫、山猪药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生于林下、山谷或溪旁等潮湿处。分布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产广西、广东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更多 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根茎。秋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干。

《中药大辞典》:走马胎

拼音注音

Zǒu Mǎ Tāi

别名

大发药(《陆川本草》),走马风(《广西中药志》),山鼠、血枫(《广西中草药》),山猪药(海南)。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根茎。秋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山谷或溪旁等潮湿处。分布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产广西、广东等地。

原形态

走马胎,又名:走马藤、大叶紫金牛。

常绿小灌木。根茎呈念珠状,膨大,粗壮。叶通常集于枝端,纸质;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达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边缘有细锯齿,下面红色。圆锥花序顶生;花淡紫色;萼片5裂,裂片近三角形;花冠5深裂,裂片卵形至广卵圆形,长约3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子房上位,花柱线形,浆果圆形,熟时红色,具细长的果柄。花期4~7月。果期10~12月。

本植物的叶(走马胎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状

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常膨大呈念珠状,径1.5~4厘米,表面灰褐色至暗紫色,有纵向沟纹,皮部易剥离,厚约2毫米。质坚硬,断面皮部淡紫红色,有紫色小窝点,木部白色。加工的切片,斜切呈长椭圆形,厚约2毫米,皮部与木部分离,木射线清晰。有时掺入茎基部的切片,中央有淡红紫色的髓部。以干燥,念珠状、皮色紫褐多皱缩、断面有菊花纹者为佳。

性味

辛,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劫辛,性温。"

②《岭南采药录》:"味辛,性温。"

③《陆川本草》:"甘,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产后血瘀,痈疽溃疡。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痰,除酒病。治走马风。"

②《纲目拾遗》:"研粉敷痈疽,长肌化毒,收口。"

③《本草求原》:"壮筋骨,已劳倦。"

④《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止痛,治四肢疼痛,俱水煎服。"

⑤《陆川本草》:"祛风湿,治风湿骨痛,风瘫鹤膝。"

⑥《广西中药志》:"活血行血。治产后血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走马胎根二两,大罗伞、小罗伞各三两,五指牛奶、土牛膝各四两。浸好酒三斤,三天可用。每日早晚各服二两。兼用药酒外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