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青活麻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青活麻 |
拉丁名 | Qīnɡ Huó Má |
英文名 | |
别名 | 活麻、老虎麻、火麻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500m的山地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粗根荨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tica macrorrhiz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6-9月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 |
《中华本草》:青活麻
拼音注音
Qīnɡ Huó Má
别名
活麻、老虎麻、火麻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粗根荨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tica macrorrhiz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6-9月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500m的山地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四棱形,疏生螫毛。叶对生;叶柄长1-6m;托叶合生,狭卵形;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5-11cm,宽2.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粗牙齿,有时茎中部叶的大牙齿有少数小牙齿,下面沿脉疏生短毛;基出脉5条。雌雄异株;花序长5-12cm,分枝稀疏;雄花直径2mm,花被片4,雄蕊4。瘦果卵形,扁,长1.5mm,光滑。花、果期夏、秋季。
性味
苦;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平肝镇惊;止痒;解毒。主风湿痹痛;小儿惊风;产后抽风;高血压;荨麻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