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无花果叶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无花果叶 |
拉丁名 | Wú Huā Guǒ Yè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资源分布:原产于亚洲西部及地中海地区。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救荒本草》 |
更多 | 药材基源:桑科植物无花果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caric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中华本草》:无花果叶
拼音注音
Wú Huā Guǒ Yè
出处
出自《救荒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桑科植物无花果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caric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于亚洲西部及地中海地区。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10m。全株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壮,表面褐色,被稀短毛。叶互生;叶柄长2-5cm,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cm,红色;叶片厚膜质,宽卵形或卵圆形,长10-24cm,宽8-22cm,3-5裂,裂片卵形,边缘有不规则钝齿,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黄褐色短柔毛,基部浅心形,基生脉3-5条,侧脉5-7对。雌雄异株,隐头花序,花序托单生于叶腋;雄花和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雄花生于内壁口部,雄蕊2,花被片3一4;瘿花花柱侧生、短;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3-4,花柱侧生,柱头2裂。榕果(花序托)梨形,成熟时长3-5cm,呈紫红色或黄绿色,肉质,顶部下陷,基部有3苞片。花、果期 8-11月。
性味
甘;微辛;性平;小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解疮毒;消肿止痛。主湿热泄泻;带下,痔疮;痈肿疼痛;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
1.治五痔肿痛,煎汤频熏洗之。
2.《救荒本草》:治心痛。煎汤服。
3.《本草汇言》:去湿热,解疮毒。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