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杯苋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杯苋 |
拉丁名 | Bēi Xiàn |
英文名 | |
别名 | 蛇见怕、镜而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坡林下,河边或山谷荫蔽处。分布华南各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
更多 | 为苋科植物杯苋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
《中药大辞典》:杯苋
拼音注音
Bēi Xiàn
别名
蛇见怕(《海南植物志》),镜而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苋科植物杯苋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河边或山谷荫蔽处。分布华南各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木,高可达50厘米。茎常有四陵,被柔毛,基部常匍匐。叶对生,椭圆形或倒卵状菱形,长2~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两面被伏贴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束疏生,总苞1枚着生于花束基部,卵形;花小,无花梗;小苞片2枚,阔卵形;萼片5,长卵形,长2~2.5毫米,具脉纹3条,外面密被长柔毛;雄蕊5枚,基部合生;不育雄蕊短舌状,先端钝或两浅裂;不育花的花萼及苞片变态为钩状芒刺。胞果不开裂。花期9~11月。
性味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涩,微凉。"
功能主治
①《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②《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拔弹,除诸毒。治各种蛇咬伤,肝脾肿大,子弹入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