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蟾酥 |
---|---|
门类 | 中药材·《药鉴》·新刻药鉴卷之二 |
中文名 | 蟾酥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杜文燮·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蟾酥·《药鉴》·杜文燮 |
更多 | 作者:杜文燮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气热,味辛,有毒。破症结,散痈毒,治恶疮。疏九窍,发臭汗,驱诸毒俱从毛窍中出也。故痘家用蟾酥五分,大辰砂二钱,梅花桃花各一钱半,苦参五钱,研细末,浓煎麻黄汤为饼。发热时及放标时,葛根汤磨化一钱服之,遍身臭汗即出,自然热退身凉,痘自转危为险,易险为顺。好痘出不快者,用大力子桔梗入干葛汤煎磨服之,则为透痘丹。如痘出稠密,及血不归根者,用白芍入干葛汤煎磨,则为敛痘丹。如痘色紫黑血不活者,用紫背天葵入干葛汤煎磨,则为活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