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菜菔子 |
---|---|
门类 | 中药材·《本经逢原》·菜部 |
中文名 | 菜菔子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璐·清(公元1617-170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菜菔子·《本经逢原》·张璐 |
更多 |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辛甘平,微温无毒。其子多种,惟春种夏收,子细而色黯者佳。服地黄、何首乌人忌之。
发明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降则定痰嗽,皆利气之效。同苏子、白芥子为三子散,治痰喘胸满。其根,生升,熟降。生则克血消痰,熟则生痰助湿。生莱菔汁治火伤垂死,灌之即苏。打扑损伤青紫,捣烂罨之即散。煨熟揩摩冻瘃二三日即和。偏头风痛,取近蒂青色者半寸许捣汁滴鼻孔,左痛滴右,右痛滴左,左右俱痛两鼻俱滴,滴后卧少顷,日滴一次,不过六七日,永不复发。欲令须发白者,以生地黄汁一升,合生莱菔汁一升饮之即白,伤血之验可征也。小儿丹瘤游风,捣涂即消,能消面积,解附子毒。性最耗气伤血,故脾胃虚寒,食不化者勿食。《丹方》取苗叶阴干治痢,随色之红白用,赤者砂糖调服,白者糖霜调服,然惟初痢为宜。若久痢胃虚畏食者,不可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