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茶膏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茶膏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原产我国南部,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广为栽培。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的干燥嫩叶浸泡后,加甘草、贝母、橘皮、丁香、桂子等和煎制成的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sinensis(L |
拼音注音
Chá Gāo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的干燥嫩叶浸泡后,加甘草、贝母、橘皮、丁香、桂子等和煎制成的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
生境分布
原产我国南部,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广为栽培。
原形态
茶 常绿灌木,高1-3m;嫩枝、嫩叶具细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7mm;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2cm,宽1.8-4.5cm,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无毛或微有毛,侧脉约8对,明显。花两性,白色,芳香,通常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花梗长6-10mm,向下弯曲;萼片5-6,圆形,被微毛,边缘膜质,具睫毛,宿存;花瓣5-8,宽倒卵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上位,被绒毛,3室,花柱1,顶端3裂。蒴果近球形或扁形,果皮革质,较薄。种通常1颗或2-3颗,近球形或微有棱色。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11月。
归经
心;胃;肺经
性味
苦;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宽胸开胃;醒酒怡神。主烦热口渴;舌糜;口臭;喉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沸水泡服。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