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百脉根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百脉根 |
拉丁名 | Bǎi Mài Gēn |
英文名 | |
别名 | 柏脉根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甘肃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唐本草》 |
更多 | 为豆科植物百脉根的根。 |
《中药大辞典》:百脉根
拼音注音
Bǎi Mài Gēn
别名
柏脉根(《唐书》)。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百脉根的根。
生境分布
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甘肃等地。
原形态
百脉根,又名:牛角花(《植物名实图考》),都草、黄金花、五叶草、鸟距草。
多年生草本,高这11~45厘米。茎丛生,被疏的长柔毛或后来无毛。小叶5枚,3小叶位于叶柄的顶端,2小叶常生于叶柄的基部;小叶纸质,卵形或倒卵形,长5~20毫米,宽3~12毫米,无毛或于两面主脉上有疏的长柔毛;小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密被黄色长柔毛。花3~4朵排列成顶生的伞形花序;基部托着3枚叶状苞片;花长1~1.4厘米;萼黄绿色,近于膜质,内外均被有长硬毛,长约6毫米,萼齿5,披针形,与萼简等长或较长;花冠黄色,干时或成蓝绿色,旗瓣倒卵形,长9~13毫米,阔4~6毫米,具较长的爪,翼瓣较龙骨瓣稍长,龙骨瓣弯曲约成135°,雄蕊10,成2束;子房无柄,花柱长而弯曲,柱头顶生。荚果褐色。矩圆筒形,长21~27毫米,阔约3~4毫米,有多数种子。花期5~7月。果期8~9月。
性味
《唐本草》:"味甘苦,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唐本草》:"下气,止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浸酒或入丸、散。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