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榉树皮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 |
中文名 | 榉树皮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榉树皮·《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大寒。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
陶隐居云∶山中处处有。皮似檀、槐,叶如栎、槲。人亦多识。用之削取里皮,去上甲,煎唐本注云∶此树所在皆有,多生溪涧水侧。叶似樗而狭长。树大者连抱,高数仞,皮极粗浓。殊不似檀。俗人取煮汁,以疗水及断痢,取嫩叶挪贴火烂疮,有效。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榉树皮,味苦,无毒。下水气,止热痢,安胎,主妊娠人腹痛。
又乡人采叶为甜茶。
雷公云∶凡使,勿用三、四年者无力,用二十年以来者心空,其树只有半边,向西生者是。斧剥下去上粗皮,细锉蒸,从巳至末,出,焙干用。榉牛,凡采得,用铜刀取作两片,去两翅,用纸袋盛,于舍东挂,待干用。肘后方∶治毒气攻手足肿疼。以树皮和槲皮合煮汁如饴糖,以桦皮浓煮汁绞,饮之。
衍义曰∶榉木皮,今人呼为榉柳。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木最大者,高五、六十尺,合甚多,然亦下材也,不堪为器用。嫩皮,取以缘栲栳与箕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