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蛤蜊 |
---|---|
门类 | 中药材·《本经逢原》·介部 |
中文名 | 蛤蜊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璐·清(公元1617-170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蛤蜊·《本经逢原》·张璐 |
更多 |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咸寒无毒。紫口者良。
发明大都咸寒之物皆能清热、开胃、止渴。其壳 赤,杵粉,能清肺热,滋肾燥,降痰清火,止咳定喘,消坚癖,散瘿瘤,无不宜之。炒阿胶、鳔胶用之,以其味咸能发滞性也。单方治乳痈,每三钱入皂角刺末半钱,温酒调服。治肺痈,一味童便 研,甘桔汤日进三服屡验。然须冬时取栝蒌实和穣子同捣仍入壳中,悬当风处阴干,以供一岁之用,否则难于取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