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猫尾草 |
---|---|
门类 | 花卉 |
中文名 | 猫尾草 |
拉丁名 | Uraria crinita |
英文名 | |
别名 | 猫尾豆、兔尾草 |
界 | 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豆科 |
属 | 猫尾草属 |
种 | |
分布区域 | 我国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及台湾、中南半岛;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南至澳大利亚也有。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植物花卉分类查询及介绍! |
更多 | 花、果期4~9月。 |
繁殖方式:播种、分株
花果期:花、果期4~9月。
日照:全日照
温度:生长适温22℃~30℃
土壤:不择土壤。
水分:喜湿润、耐旱
形态特征
亚灌木,株高1~5米。叶为奇数羽状复叶,茎下部叶通常为3枚,上部为5枚,少有为7枚,小叶近革质,先端略急尖,钝或圆形,基部圆形至微心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冠紫色。荚果。
观赏用途
花序奇特,株型美观,适合公园、绿地等路边或山石边栽培观赏,盆栽可用于阳台及天台装饰;全草入药,具存教瘀止血、清热止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