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虾子花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虾子花 |
拉丁名 | Xiā Zǐ Huā |
英文名 | |
别名 | 吴福花、红蜂蜜花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路旁、河边、山坡的向阳地。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更多 | 为千屈菜科植物虾子花的根、花。根,全年可采;花,春、夏采收。 |
《中药大辞典》:虾子花
拼音注音
Xiā Zǐ Huā
别名
吴福花(《广州植物志》),红蜂蜜花(《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千屈菜科植物虾子花的根、花。根,全年可采;花,春、夏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河边、山坡的向阳地。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灌木,高1.5~3米。幼枝被短柔毛,后脱落。叶对生,革质,拔针形或狭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3厘米,上面通常近无毛,下面微白色具微小黑腺点,被短柔毛,近无柄。聚伞花序腋生,圆锥状,长约3厘米,花序轴被毛;小苞片早落;花两性,具长约3毫米的花梗;花萼简状,鲜红色,长1~1.3厘米,口部略偏斜,具6齿,萼齿之间有小附属体;花瓣6,通常不长于萼齿;雄蕊12,生于萼管下部,明显伸出;子房上位,2室,花柱比雄蕊稍长。蒴果狭椭圆形,长约7毫米,包藏于萼管之内,2瓣裂,具多数种子。花期3~4月。
药理作用
印度产本植物的花,其水煎剂给人工发热大鼠灌胃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强度大于阿斯匹林。
性味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温,味微甘涩。"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花:收敛,治痢疾,月经不调,痔疮。"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调经活血,止血,凉血。治妇女血崩,月经不调,鼻衄,咳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复方
治痛经,闭经:虾子花、泽兰、茜草、韭菜根、棕树根。泡酒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