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土茯苓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备要》·草部 |
中文名 | 土茯苓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汪昂(讱庵)·清(公元 1694 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土茯苓·《本草备要》·汪昂 |
更多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着。四卷。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论述扼要。 |
通,祛湿热,补脾胃
甘淡而平。阳明(胃、大肠)主药,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利小便,止泻泄。
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杨梅疮,古方不载。明·正德间起于岭表,其证多属阳明,厥阴而兼及他经。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劫剂,其性燥烈。入阳明劫去痰涎,从口齿出,疮即干愈。然毒瓦斯窜入经络、筋骨,血液枯槁,筋失所养,变为拘挛、痈、漏,竟致废痼。土茯苓能制轻粉之毒,去阳明湿热。用一两为君,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藓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名搜风解毒汤),瘰 疮肿(湿郁而为热,营卫不和,则生疮肿。经曰∶湿气害人,皮肉筋胀是也。
土茯苓淡能渗,甘能补,患脓疥者,煎汤代茶,甚妙)。
大如鸭子,连缀而生,俗名冷饭团。有赤、白二种,白者良。可食良,亦可生啖。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