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无名异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 |
中文名 | 无名异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无名异·《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无名异_图缺)
味甘,平。主金疮折伤内损,止痛,生肌肉。出大食国。生于石上。状如黑石炭,蕃人以油炼如 石,嚼之如饧。(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无名异,无毒。
图经曰∶无名异,出大食国,生于石上。今广州山石中,及宜州南八里龙济山中亦有之。
黑褐色,大者如弹丸,小者如墨石子。采无时。《本经》云∶味甘,平。主金疮折伤内损,生肌肉。今云味咸,寒。消肿毒痈疣,与《本经》所说不同,疑别是一种。又岭南人云∶有石无名异,绝难得。有草无名异,彼人不甚贵重。岂《本经》说者为石,而今所有者为草乎?用时以醋磨涂敷所苦处。又有婆娑石,生南海,解一切毒。其石绿色,无斑点,有金星,磨之成乳汁者为上。胡人尤珍贵之,以金装饰作指 带之。每欲食及食罢,辄含吮数四,以防毒,今人有得指面许块,则价值百金。人莫能辩,但水磨涓滴,点鸡冠热血,当化成水,乃真也。俗谓之摩娑石。
衍义曰∶无名异,今《图经》曰∶《本经》云,味甘,平。治金疮折伤,生肌肉。今云味咸,寒。消肿毒痈肿,与《本经》所说不同,疑别是一种。今详上文三十六字,未审今云字下,即不知是何处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