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芥 |
---|---|
门类 | 中药材·《新修本草》·菜上 |
中文名 | 芥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苏敬(等)·唐(公元65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芥·《新修本草》·苏敬等20余人编写 |
更多 |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
味辛,温,无毒。归鼻。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似菘而有毛,味辣,好作菹,亦生食。其子可藏冬瓜。又有茛,以作菹,甚辣快。
〔谨案〕此芥有三种∶叶大粗者,叶堪食,子入药用,熨恶注至良;叶小子细者,叶不堪食,其子但堪为齑耳;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别录》云∶子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醋和涂之,随手验也。